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雷達財經,作者|李亦輝,編輯|深海
市場消息顯示,近期中國女首富換了人,A股上市公司恒力石化董事長范衛(wèi)紅登上了這一寶座。
據(jù)媒體報道,陳建華、范紅衛(wèi)夫婦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恒力集團,從化纖紡織開始將公司業(yè)務逐步擴展至煉油、石化等全產業(yè)鏈。2022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榜單中,該集團以7323.45億元總營收位列第三位,超過了華為、碧桂園、萬科等民營企業(yè)。
恒力石化是恒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包括煉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整個產業(yè)鏈,擁有2000萬噸石油煉化項目,是我國聚酯化纖行業(yè)領軍企業(yè)。
然而首富也不易,恒力石化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成績”欠佳,凈利潤同比下滑7.13%。與此同時,公司負債總額達1768億,資產負債率處于74.96%的高位。
女首富和身后的石化帝國
中國女首富之位迎來了新的競爭中。據(jù)了解,10月13日,范紅衛(wèi)以8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3億元)財富位列全球富豪第193位,超過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新晉成為中國女首富。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女首富之位都被碧桂園聯(lián)席主席楊惠妍占據(jù),或者偶爾易主龍湖集團的吳亞軍。不過,隨著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的股價進入下行通道,碧桂園年初至今跌幅已近80%,龍湖集團年內跌幅也達46%。
在此背景下,地產界富豪的身家大幅縮水。與2021年6月的340億美元相比,一年多時間里,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的財富大幅縮水至不足百億美元。
這給其他行業(yè)里的企業(yè)家?guī)砹朔闯瑱C會。而新晉女首富范衛(wèi)紅,是上市公司恒力石化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也是恒力石化控股股東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的妻子。
官網介紹,恒力集團始建于1994年,主營業(yè)務涉及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等。2021年,恒力集團實現(xiàn)總營收7323億元,位列世界500強第75位、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第3位。
天眼查顯示,目前陳建華、范衛(wèi)紅夫婦合計持有恒力集團100%的股權。在2021胡潤中國百富榜上,范紅衛(wèi)、陳建華夫婦以1790億元身家躋身中國富豪榜第12位,超越京東劉強東成為江蘇首富。
有人將范衛(wèi)紅稱為從小會計到福布斯最佳CEO的逆襲,的確相比楊惠妍的財富主要來自繼承,范紅衛(wèi)夫婦算得上白手起家。
公開信息顯示,現(xiàn)年55歲的范紅衛(wèi),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人,大專學歷,年輕時曾是一家紡織廠的會計。
1994年,蘇州一家鄉(xiāng)鎮(zhèn)織造廠瀕臨倒閉,范紅衛(wèi)夫婦借債369萬元認購了該廠,還將廠子改名為吳江化纖織造廠。
二人接手工廠后,進行了一系列擴產措施,淘汰有梭織機,引進1200錠網絡車。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幅提高了織造廠的產量和質量。
僅用時一年,這家原本要瀕臨倒閉的廠子起死回生。1995年,該企業(yè)原料外發(fā)織機從100臺發(fā)展到600多臺,家庭型織機戶遍及江、浙臨近7個鄉(xiāng)鎮(zhèn);1996年,織造廠盈利達到2700多萬。
隨后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范紅衛(wèi)夫婦反其道而行,趁著眾多紡織企業(yè)收縮之際,將其低價拋售的織機收入囊中。待1999年這場危機過后,靠著這批先進設備,范紅衛(wèi)的紡織廠脫穎而出。
由于紡織廠對聚酯纖維(俗稱“滌綸”)的需求量非常大,為了節(jié)約成本和保障原料供應,范紅衛(wèi)夫婦隨后自建了滌綸工廠,一腳踏入化工領域。
2002年,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于正式掛牌成立。2003年,兩人又成立了恒力集團,恒力化纖作為集團子公司專注于滌綸主業(yè)經營。
2010年4月,恒力集團正式進軍石化行業(yè),成立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yè)園,兩年后產業(yè)園一期PTA項目正式投產。
經過多年發(fā)展,目前恒力集團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yè)之一,打造了“原油—芳烴、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絲及工業(yè)絲、工程塑料、薄膜—紡織”的完整產業(yè)鏈。
與此同時,恒力集團的負債總額增長也較快。根據(jù)恒力集團有限公司2022 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2019-2021年及2022年3月末,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為1586.34億元、1762.63億元、2009.32億元和 2122.31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4.95%、70.48%、69.70%和69.89%。
募集說明書表示,2018 年以來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貸款陸續(xù)提款,導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上升。總體來看,集團未來面臨一定的資產負債率較高的風險。
恒力石化上半年凈利潤下滑
目前,陳建華、范紅衛(wèi)夫婦實際控制著恒力石化、松發(fā)股份兩家滬市上市公司,以及同里旅游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其中,作為全產業(yè)鏈化工龍頭的恒力石化,無疑是恒力集團最重要的上市公司,該公司于2016年通過借殼大橡塑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重組上市完成后,控股股東恒力集團不斷為上市公司注入資產。2018年2月,恒力集團旗下恒力投資及恒力煉化資產過戶及新增股份上市完成,形成了“原油—PX—PTA—聚酯”的一體化產業(yè)鏈布局。
不過,恒力石化作為大宗商品原材料的生產企業(yè),避免不了受大宗商品周期性的影響。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恒力石化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191.55億元,同比增長13.94%;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80.26億元,同比下降7.13%。
其中,二季度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657.59億元,同比增長28.08%,環(huán)比增長23.15%;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38.03億元,同比下降16.06%,環(huán)比下降9.93%。
業(yè)績增收不利,光大證券研報認為,上半年原油價格持續(xù)上漲成本壓力上行,疊加下游需求受疫情影響下滑,致公司主營產品價差在今年上半年同比下滑。受主營產品價差收窄影響,公司Q2業(yè)績同比下滑。
半年報中恒力石化也表示,受成本端價格抬升,終端消費需求偏弱,加之疫情對物流和港口出貨的限制,上半年化纖行業(yè)整體盈利水平受到一定程度擠壓。
凈利潤下滑之外,恒力石化的負債率卻進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恒力石化的總負債為1768.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38億元;資產負債率74.96%,較去年底增加2.21個百分點。
1768.3億元負債中,流動負債達119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達到682.5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到71.01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約255.78億元。
負債增長的同時,公司的擔保金額也突破了千億元。據(jù)財報,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擔保總額為1663.77億元,全部是對子公司的擔保,其擔保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高達281%。
過高的債務規(guī)模,也在吞噬著恒力石化的收益。2022年上半年,公司財務費用為30.60億元,其中利息費用達27.19億元。
不過在償債壓力面前,恒力石化的選擇卻令人費解,公司一邊大筆分紅,一邊發(fā)債券融資。
2022年上半年,公司發(fā)行了2筆各1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10月13日,恒力集團將其持有的1800萬股恒力石化股權辦理了質押,質押融資資金用途是補充流動資金。
分紅方面,今年5月份公司披露的方案顯示,公司將拿出71.09億元分紅,占公司2021年度凈利潤的45.2%。
同花順iF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股權登記日之前的5月11日,實際控制人陳建華、范紅衛(wèi)合計持有恒力石化74.72%的股份。據(jù)此計算,范紅衛(wèi)夫婦可分得金額超過50億元。
新材料業(yè)務營收占比較低
憑借多年來的擴張,恒力石化目前已經打造出了“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yè)鏈布局。
在上游方面,公司擁有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450萬噸PX產能;中游擁有1660萬噸PTA產能和180萬噸纖維級乙二醇產能,自產的PTA和乙二醇產品部分自用,其余外售;下游,恒力石化的產品種類涉及滌綸民用長絲、工業(yè)長絲、聚酯切片、工程塑料、聚酯薄膜、PBAT等等。
從表面上來看,恒力石化已經打通了煉化全產業(yè)鏈,相比其他煉化公司擁有更高的規(guī)模效益。
但上半年的業(yè)績下滑,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司很難抗拒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暴露了其在周期面前的脆弱性。
尤其在下游需求較弱的情況下,公司的下游產品提價難以消化成本的上漲。今年上半年,公司煉化產品價格同比上漲39.36%,新材料產品同比上漲了10.41%,而上游的原油和煤炭價格,則同比上漲了58.63%和41.53%,遠遠高于下游產品價格漲幅。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恒力石化目前的煉油與PTA業(yè)務占營收的比重過高,需要通過尋找“第二成長曲線”來找到新的增長方向。
或是基于此種認識,從2021年開始,恒力石化積極布局鋰電隔膜、電解質、PET銅箔和太陽能光伏背板膜等新材料領域。
比如,去年公司投資300億元,啟動建設了包括年產80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項目,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130萬噸己二酸化工新材料配套項目和16億平鋰電膈膜項目等項目。
今年初,又投資建設了包括1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和年產260萬噸高性能聚酯工程項目。
不過截至目前,恒力石化的“第二曲線”新材料項目仍未大規(guī)模落地,目前收入占比較低,上半年營收貢獻不足12%。據(jù)財報,今年上半年,其新材料產品產量171.58萬噸,銷量149.80萬噸,實現(xiàn)營收139.74億元。
發(fā)力下游新材料領域,能給恒力石化帶來多大的成長空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截至10月18日收盤,恒力石化報16.46元,下跌0.72%,總市值1159億元,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下跌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