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成為新投訴點消費者維權遇難題
朋友圈的微店圈住了誰
隨著微信的普及,各種微店、微商也開始變得火熱起來,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刷屏了?你身邊有多少好友開始做微商了?熟人推廣微店,你是選擇相信購買還是屏蔽掉?現如今,微信朋友圈變成了生意圈,同時,微信營銷也開始成為新的投訴點。
現象 朋友圈開啟“熟人營銷”模式
隨著微信朋友圈的流行,“熟人營銷”模式也成為微商推廣的一種手段。據了解,開微店門檻較低,也不需要太大成本,微信高鐵票改簽電話是多少導致現在朋友圈內的全民創業熱情高漲,產品推廣、簡單的圖片+文字的模式,每天在朋友圈內形成刷屏的現象。
做微商門檻低風險小
蔡女士在西安的一家私企上班,在三個月前開始加入到微商的行列,主要推廣的是化妝品、面膜等產品,目前已經成功交易近一百單。“沒有任何庫存風險以及物流煩惱,資金壓力也比較小,推廣門檻也比較低,還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采訪中,蔡女士表示,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她這種中小賣家,“沒什么門檻,動動手指、玩手機的同時就做了廣告,同時就把錢也賺了。”
“客戶主要是身邊的朋友為主,或者朋友的朋友。”蔡女士表示,現在身邊不少開了實體店的朋友,也都開始在朋友圈進行推廣營銷。
刷屏族、代理商成微商下線
據悉,從事微商服務的業內人士表示,微商是一個新事物,大家都是摸索著經營和前行,不知道怎樣才算更好,行業也確實有些亂七八糟。隨著微商的出現,產生了一批刷屏族,這些人會憑借自己的朋友圈來進行產品的傳播,在交易成功后會有一部分的提成。同時,目前微商也開始發展了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上線發展下線。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越是下面的代理商越賺不到錢。
采訪中,在西安從事律師行業的劉先生表示,微店平臺自身的監管缺失,成為在微信上頻頻出現售假現象的主要原因。目前微商類投訴越來越多,但基本上微商都屬于雙方的私下交易,賣家也沒有實體店鋪,出現問題很難受理。調查
朋友圈售假貨變“坑友圈”?
據悉,因為在朋友圈內售假貨而被處罰的事情,在全國各地已陸續出現。現在,幾乎每個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不乏賣東西的朋友,但是,沒有實體店和第三方交易平臺,也沒有許可的束縛和有效監管,假劣商品也不斷地出現,讓消費者陷入困境。微店真假貨難辨
據了解,有調查問卷投票顯示,87.9%的網友表示,朋友圈的廣告已形成騷擾;29%的網友表示,微商銷售的商品難辨真假;擔心微商商品的售后問題不敢買的網友接近39%;有50%的投票網友表示,自己買到過假貨手機。
“我在朋友圈中買過5次東西,有兩次是在關系比較好的同學那兒買的,還有三次是在朋友的朋友微店買的。”家住彩虹老區的胡女士表示,同學一直在朋友圈推廣,還單獨給我發了幾次產品,就想著關系不錯,照顧下生意,最后就購買了一套化妝品。“用了一段時間感覺沒有效果也就沒再用,也不知道是不是假貨。”
采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曾經買到過假貨。市民李女士稱,自己在世紀金花某品牌專賣店看上了一件外套,但是價格比較貴,“剛好有個朋友在微信上做代購,朋友說是韓國直郵回來的,價格比較便宜,我就直接在她那兒拿貨了,但是到了后才發現,外套的質量跟專賣店的差距很大,顏色也不是很正。”因為關系比較好,最后也沒有進行維權。
微信營銷監管難
據悉,3月18日,微信火車票改簽電話是多少針對首批售假賬號進行了公示,共有93個冒名侵權的公眾賬號和233個售假個人賬號被封停。從事律師行業的劉先生表示,因為少了工商注冊環節,店主的個人信譽、商品的質量、退換貨等規定的執行情況都無法保證。
相關專業人士建議,因為朋友圈缺少相關強制性的規定,應要求朋友圈賣家提供相應的身份信息,將微商的經營行為納入到個人信用體系當中,這樣就可以有效約束微店的經營行為。劉律師表示,從目前來看,對微信營銷的監管還不夠。目前的法律跟不上發展的節奏。之后還會有很多新的問題出現,立法過程也會慢慢完善。
提醒
微店成交數據可造假
你是不是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曬高額的成交量、曬好評、曬交易記錄的消息,“原來朋友圈微商曬成交量是這樣刷出來的。”近日,在網絡曝光了一組微商利用作弊軟件制造虛假截圖的消息,這則消息也被網友瘋轉,微商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經常看到朋友圈曬成交”
李霄是去年才畢業的大學生,“因為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好友推廣產品的消息,并且成交量還不錯,想著自己上班也不忙,也開始做起了微信動車票改簽電話是多少。基本上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送圖片+文字的介紹,也有一些成交量,但是看到別人曬得成交記錄次數比我的多很多。”李霄稱,自己的產品一個月最多可成交八到十單,而朋友圈中的其他人會經常曬出交易圖來。之后也問了一些做微店的朋友,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曝光的信息才知道原由。在網上的消息中,圖文并茂地揭露了賣家造假方法:無論是朋友圈里的談話記錄、支付寶的交易記錄、轉賬記錄還是對賬單,都可以利用一種叫做“微信對話生成器”的軟件,由賣家自行生成。
生成器軟件可對話截圖
對此,華商報記者從網絡上搜索“微信對話生成器”,隨后進行了下載試用,很快即可生成對話。在使用時,用戶可以自由設置與“買家”(包括頭像和微信名稱)的微信聊天記錄,還可以設置“買家”向自己轉賬的截圖。在設置完成后,即可生成對話圖片。據了解,除了“微信對話生成器”外,還有“支付寶轉賬截圖生成器”、“網銀轉賬截圖軟件”、“GPS虛擬定位軟件”等各種造假工具。“支付寶轉賬截圖生成器”可以設置對方支付寶頭像、姓名、付款金額等支付寶轉賬基本信息,就連手機時間、手機電量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設置。還有一些虛假代購微店,借助“GPS虛擬定位軟件”,可以任意設置自己在國外的某個地方,營造自己在國外的假象,讓買家可以誤以為自己的產品是從國外帶回的。
西安律師劉先生表示,如果微商使用這些軟件進行刷屏,實際上是虛假宣傳的一種。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的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在此,提醒消費者,面對魚龍混雜的微店微商,在朋友圈買東西還須仔細辨別,小心上當受騙。
朋友圈里買賣不能太任性
據悉,在朋友圈做生意,不是你想賣什么就可以賣什么,如果出售一些特殊的產品有可能會觸犯到法律。如、食鹽、石油、彩票和沒有發行刊號的出版物等,都是不能在朋友圈售賣的。據警方介紹,這些物品都需要獲取專項許可后才能流通交易,微信退機票客服電話是多少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銷售,達到一定數額后就涉嫌非法經營罪。近期,有人在朋友圈里公開售賣香煙而被警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抓獲,而當事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開微店賣煙違反了法律。
據了解,在朋友圈中,還有許多人銷售奢侈品名包、名表的仿版或者A貨,而這類商品大多涉及侵犯知識產品的違法行為。在此,提醒讀者,在朋友圈的買賣,不是什么都可以進行推廣售賣的。維權
消費者維權途徑及方式
一、7日內無理由退款
消費者在朋友圈購買商品受新消法保護,可退款維權。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無需說明理由。
二、包裝拆了但沒有損毀,也能退如果消費者在準備退換貨時,商品本身沒有損壞,比如化妝品拆了外包裝,但只要它的商品本身是完好的,就可以退。
三、向行政部門投訴,7個工作日必須作出答復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該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的7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并告知消費者。
四、圖片與實物不相符,可向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交涉網購者發現實物與照片不符,微信高鐵票改簽電話是多少可向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交涉。如果是在網絡上或者展銷會上,購買到虛假產品,消費者都可以向網絡平臺經營者或展銷會舉辦者直接索賠。網絡平臺或經營者應當先行賠付。
五、消費者遇到消費欺詐,可獲三倍賠償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按消費者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
六、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1、注意保存好購物發票、單據、保修卡等;如退換,盡量保證不影響商品二次銷售。
2、可以向有關部門提請仲裁。
3、網購時,可以要求商家出示實體照片,盡量使用第三方平臺付款。
4、所購商品和收到商品不一致時,可以選擇拒絕簽收。
5、網購時,可以保留出示與賣家聊天記錄,作為維權證據之一。
6、牢記維權電話,出現問題可向各地工商機關求助,十分必要時可向警方求助。7
、在協商調解無效后,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