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列車申城亮相


不需要司機、沒有站務員,甚至用不上傳統的維修保養人員的無人駕駛列車;將動車組和地鐵列車“混血”而成的市域快軌車……
明天(17日),第九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將在滬拉開帷幕。新民網記者今天(16日)搶先探營后發現, 國內首列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實車、“全能型”市域快軌列車都成為此次展會上的亮點。
全程“無人值守” 無人駕駛地鐵列車沒有司機室
“無人駕駛”列車長啥樣?在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的展臺上新民網記者看到,這列首次亮相的國內“無 人駕駛”地鐵列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司機室。
“準確的說,應該是開放型的司機室。”北車相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列車最大的亮點是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即無需司機和乘務人員介入操控,也因此,傳統地鐵列車的封閉式司機室已經沒 有存在的必要,“這列車的車頭位置是完全開放的,乘客可以自由在這里觀光。”
盡管沒有司機和乘務人員,但技術人員介紹,這列“無人駕駛列車”可以實現自動喚醒、自檢、自動發 車離站、上下坡行駛、到站精準停車、自動開閉車門,完成運營后自動休眠甚至是自動洗車等全套操作,“等于是完全復制了地鐵司機、乘務員和維保人員的操作。”
據介紹,相較于人工駕駛系統,“無人駕駛”全自動地鐵列車會降低因人的行為失誤帶來的影響。“傳統列車的‘有人駕駛’很大程度依賴于駕駛員的個人反應,人為的因素難以精確控制。而‘無人駕駛’由電腦控制及車輛控制中心監察,在運行中會根據即時發生的情況,第一時間由電腦程序自動反應并作出‘決策’。 ”
除了能夠有效減少因司機的人為參與而對停站時間和運營效率帶來的影響,有效縮短行車間隔外,記者了 解到,“無人駕駛”全自動列車也不會因司機疲勞、突發疾病或其他情況而對列車的運行帶來影響,“同時, 列車運行系統會根據整體運行狀況,及時調整車速、車距,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發揮行車效率 。”
而為了確保運行安全,雖然沒有司機介入操作,記者看到,列車上海安裝了路況攝像機,以方便車輛控制中心適時觀察軌道信息,“在緊急情況下,車輛控制中心可利用緊急報警裝置同乘客直接對話。”
據電動平移門透露,目前這種無人駕駛列車已經接下海外訂單,未來將可能率先出現在國外地鐵列車線路中。
地鐵、高鐵二合一 兩種軌道都能撒歡兒跑
除了完全無人駕駛的列車外,此次在軌交展上首次亮相的,還有一款“混血兒”型的市域快軌車輛,“它是把大家司空見慣的高速動車組和地鐵列車合二為一,打造出的新型市域交通出行車輛。”
新民網記者看到,作為“二合一”的全能型列車,這款市域快軌列車采用雙供電制式的受電弓,且具有動態自動切換功能,“這也就意味著,這款列車受電弓能夠在25000伏(交流)高速動車組和1500伏(直流)地鐵列車接觸網中自由切換,也就是說列車在高鐵和地鐵軌道均可撒歡兒跑。”
但這款列車也具有高鐵和地鐵不具備的優勢。
“與地鐵車比,該款市域快軌車更加‘風馳電掣’。”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款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里,介于地鐵車輛和城際動車組之間,大幅度降低了乘客的出行時間。同時,雖然速度跑的快,但是非常平穩,“列車車體材質方面選擇了高速動車組使用的高強度、輕量化程度較高的鋁合金,能確保列車快速運行中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適度。”
此外,記者注意到,這款列車坐席較地鐵車多,載客數量伸縮空間更加靈活;列車還配有行李架,以方便一小時內都市圈居民遠距離出行。
而與城際動車組相比,市域快軌車則具有地鐵車快速啟動和快速制動的“DNA”,“由于列車運行的市域快軌線路在100公里以內,車內不設衛生間和給水系統,維修和維護更加簡單。”
據介紹,今后市域快軌車主要將承擔城市居民在50公里到100公里這個半徑內的出行要求,服務于城市與郊區、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重點城鎮間等。(新民網記者 李欣 李永生)
點擊圖片分享到上海灘微博
圖說:無人駕駛列車司機室。新民網 記者 李欣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