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段時間,伴隨美國等股票市場的震蕩,芯片股行情也出現明顯的波動和回調,且下跌趨勢更甚于市場的整體走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導2022年和2021年芯片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不少芯片企業對未來的需求預期已經開始明顯轉弱,且在不同應用領域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
AMD、美光、英特爾、三星、英偉達等芯片巨頭陸續發布差于預期的業績預告或財報,對市場情緒形成明顯打擊。
10月28日,英特爾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0%,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85%,僅有10.19億美元。公司兩大核心業務均出現下降。
10月初存儲芯片巨頭美光2022財年公布的第四財季財報也不如意。該財季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20%;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45%。
事實上,此前,如AMD、英偉達等芯片巨頭都不約而同下調了業績預期。盡管這些巨頭業務側重各異,但在多個場合都表示出對芯片市場出現較大范圍降溫的擔憂。
市場研究機構也已發出預警。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日前預測,2023年全球芯片市場將收縮 6%;Malcolm Penn曾預測來年芯片市場將下滑22%。
市場人士預期行業走勢趨軟,一是由于全球經濟前景不甚樂觀。據估計,全球GDP增長每3個百分點的減速就將導致半導體市場增長減16個百分點。二是個人電腦(PC)市場需求出現了明顯的疲軟。
不過,芯片寒潮并非籠罩全行業,用于汽車的芯片需求尚未減弱,依然對行業景氣形成一定支撐。從2020年開始的芯片短缺問題在全球汽車行業盡管有所好轉,但沒有消退。近日,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發布的對全球汽車行業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受芯片短缺影響,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約337.68萬輛。
縱觀全球市場,芯片短缺還在持續并且影響著部分車企全球汽車的生產。而業內普遍預計,“缺芯”給汽車行業帶來的影響至少會延續到明年年中或年底。
此外,與對未來的謹慎預期及縮減投資形成對比的是,在更為先進的芯片生產領域的投資實際上并未停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0月28日表示,將向半導體產業投資3萬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顯示,佳能將在日本東部投資500億日元建造一座新的半導體設備工廠,將于2023年開始建設,2025年春季開始運營,將其目前光刻機的產能提高一倍。據路透社報道,三星電子表示,盡管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但它計劃到2027年將其先進芯片的產能提高三倍以上。種種跡象表明,未來芯片行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