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喀什地區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科技、服務、品牌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同時,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延鏈、補鏈、壯鏈、優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果,550萬余畝棉花、582萬畝林果、350萬余畝小麥等作物基本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一幅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在喀什大地徐徐展開。
喀什海關關員在查驗出口產品。韓沁言 攝
作為喀什地區棉花種植大縣,從種子萌芽到棉花收獲,巴楚縣聚焦聚力全產業鏈,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助力紡織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喀什地區謀劃全產業鏈農業,建鏈、延鏈、優鏈、補鏈、強鏈的有力例證,更是農業全產業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巴楚縣大型機械在采收棉花。巴楚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莊稼好不好,種子是關鍵。在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巴楚分公司良種繁育基地,只見一排排廠房次第排開。“今年,農民種植的棉花種子就是在這里培育的,首批種子投放市場后,各鄉鎮農民反映良好。”基地總經理劉曉偉說,“今年,我們已完成2.4萬畝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并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培育出適宜南疆地區種植的農業新品種。”
在巴楚縣工業園區新疆新喜恒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全部實現智能化。“這批生產的面紗和布匹將運往江蘇省,都是高端服裝的原材料。”該公司車間負責人說。
新疆新喜恒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巴楚縣規模最大的織布企業,公司采用國內織布行業較為先進的機器設備生產紡織產品,計劃落地1420臺織布機,可帶動附近1000余名富余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近年來,喀什地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全產業鏈發展成為主流。同時,堅持立農為農,把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導向,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到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把就業機會和產業鏈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葉城縣是新疆核桃種植大縣,今年該縣核桃種植面積達58萬畝,年產核桃12萬噸,核桃產業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富民產業。如今,該縣已形成“縣有龍頭企業、鄉有種植基地、村有合作社”的核桃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3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素有灰棗之鄉的麥蓋提縣,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包裝、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集群化發展”的定位,全力打造全產業鏈灰棗發展體系,成為全疆乃至全國的灰棗集散中心。目前,該縣引進以紅棗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39家,建設冷藏保鮮庫103座、烘干房55座。從單一種植到打造全產業鏈,紅棗飲料、紅棗酒、紅棗醋、紅棗酵素等產品相繼問世,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編輯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