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晶圓制造廠聯電公布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聯電第三季度營收達到23.8億美元,較第二季度增長了4.6%,毛利率為47.3%,22/28納米的營收貢獻度高達25%。
近年來,追逐先進制程的智能手機、電腦、平板等消費終端電子市場逐漸疲軟,而使用成熟制程的車用芯片、工業自動化、高性能運算、物聯網等非消費終端產品市場需求劇增,正在取代消費電子成為主力軍。因此,各大晶圓代工廠都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努力提升22/28納米等成熟制程的產能。
深耕28納米 全球廠商擴產忙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調查數據,從2021—2024年,全球代工產能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1%,其中2024年的28納米產能將達到2022年的1.3倍,是成熟工藝擴張最活躍的工藝節點。預計更多的特種工藝應用將遷移到28納米,28納米以上成熟工藝的全球產能將在2021年到2024年穩定地保持在整體產能比例的75%~80%,顯示出創造特種成熟工藝的市場潛力和重要性。
提到專注于成熟制程的晶圓代工廠,就一定會想到聯電。2018年8月,聯電宣布停止12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研發,更加看重投資回報率,而不是盲目追趕先進制程,成為全球第一家宣布放棄先進工藝研發的晶圓代工廠。
聯電放棄先進制程時,很多人都在質疑這是否為明智之舉,但聯電不僅因此營收大漲,更是高瞻遠矚發現了當前需求暴漲的28納米等成熟制程的優勢,提前一步深耕特色工藝,成為當下最機智的企業。
聯電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聯電第三季度營收達到23.8億美元,較第二季度的22.5億美元增長了4.6%,毛利率為47.3%,22/28納米營收貢獻度高達25%。
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盡管部分消費終端市場需求趨勢疲軟,但本季來自特定無線通信產品的穩定需求,仍帶動了22/28納米制程的營收持續增長及部分平均售價的提升,將22/28納米營收占比提升至25%,整體產能利用率也呈現滿載的狀態。隨著智能手機和其他終端設備逐漸采用OLED面板,相信聯電在OLED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持續推動22/28納米業務的增長?!?/p>
展望聯電第四季度業績,王石表示,聯電還將持續專注于符合客戶產品規劃的差異化制程技術。
在此前第二季度的股東會上,聯電表示,其2021年的資本支出達到了80億美元,主要用于聯電臺南科技園Fab12A工廠的擴建。據悉,聯電臺南科技園P5廠擴建的1萬片28納米產能已于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量產。
海外方面,聯電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新加坡新建晶圓廠,該工廠將采用22/28納米工藝,第一階段的月產能為3萬片晶圓,預計將于2024年年底開始生產。聯電表示,新廠的落成將有助于緩解代工廠產能的結構性短缺,特別是22/28納米工藝的晶圓產品。
此外,日本電裝與聯電的日本子公司USJC將在USJC的12英寸晶圓廠合作生產車用功率半導體,以滿足車用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擴大聯電在車用電子領域的市占率。該項目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IGBT制程12英寸晶圓的量產。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建立國內完整產業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但芯片自給率僅為30%。聯電把握機會,積極扎根本土市場,投資62億美元,成立了聯芯集成電路制造(廈門)有限公司。
目前,聯芯可以同時提供28納米POLYSION和HKMG工藝技術,且良率高達95%以上,成為國內28納米良率最高及出貨量最多的12英寸晶圓廠。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43.5億元,增長43%。
聯芯現階段月產能為2.7萬片,保持100%滿載營運,并在2020年增資35億元的基礎上,繼續增資約40億元,正進行3.2萬片產能擴充計劃,以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對OLED/AMOLED面板顯示驅動芯片的需求,緩解產能供應緊張的局面。
在中國,聯芯一直致力于實施差異化發展,為客戶提供多元定制化服務,得到了展銳、星宸、紫光同創等客戶的認可與肯定。在先進特殊工藝的獨立研發方面,聯芯已經完成了28/22納米高壓制程的開發,并已順利進入量產階段。作為業界最先進、國內唯一的工藝,聯芯22納米超低功耗工藝,目前已經試產成功進入量產,為數字電視、監視器、穿戴式裝置等物聯網芯片提供更優選擇。聯芯還與國內著名高校合作開發建構在28/22納米制程上的嵌入式Re-RAM特殊制程,該制程可以應用于存算一體的神經形態計算芯片,目前技術研發進展順利,未來有望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技術產品,以進一步實現技術獨立,提高關鍵芯片的自給率。
聯芯也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半導體項目,聯芯落戶廈門后,通過引薦和發揮集聚效應,協助廈門火炬高新區先后引進了聯發科旗下星宸科技、凌陽華芯、天擎、閎康、美日光罩、鑫天虹、芯米、集睿致遠、昇顯微、華大北斗、天德鈺、宏芯宇、奕力等半導體企業入駐廈門,并正在洽談一批優質集成電路項目,力爭協助福建省打造半導體產業“芯”高地,助力閩廈發展成長江以南最具有戰略地位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區域。
此外,聯芯積極支持國內設備與材料的驗證和使用,包括中微半導體、沈陽拓荊、華海清科、北方華創、盛美半導體等設備廠商,奕斯偉、鑫晶、中環材料等12英寸硅片,湖北興福、中船重工、南大光電、江豐電子、廣東華特氣體、蘇州晶瑞化學等原材料已經進入廈門聯芯供應鏈,或正在進行評估驗證。它們與聯芯工藝技術不斷地磨合與改進,有效推動了半導體設備材料的研發進程。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