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文旅行業生態。疫情防控常態下,各地文旅業既經歷著“生死考驗”,也迎來了“鳳凰涅槃”的轉型機遇。
地處蘇北的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正是在這輪行業危機中,承壓前行、危中尋機的代表。近年來,徐州市文廣旅局一邊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持續發力,一邊不斷拓展新的文旅內容,重“質”求新、保持創新和前進的驅動力,通過鼎新革故,助力項目建設逆勢而上、井噴式爆發,激活徐州與周邊城市的文旅消費市場,并乘勢揚勢,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強市邁進,實現徐州文旅“大‘游’可為”。
持續培塑,增添文旅發展新動能
從海洋到陸地,從休閑到購物……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徐州市文廣旅局推出“國慶七天樂快哉徐州游”主題文旅活動,多個文旅大項目在節前“批量上新”,不僅成為當地文旅新地標,也迅速成為市民游客假日出游的熱門目的地。據大數據平臺監測,今年國慶假期,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的背景下,該市接待訪客總量近23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3億元,文旅業按下復蘇加速鍵。
——城市文旅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朝之功,要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在徐州樂園基礎上,當地加快海洋極地世界、九頂山野生動物園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徐州“海陸空”三大主題樂園,成為持續培塑“快哉徐州”品牌,增添文旅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9月28日,兩大“超級樂園”——徐州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和徐州九頂山野生動物園雙雙試營業,“水陸雙開”,引發了市民“家門口出游”的熱潮。
作為龜山云創文旅小鎮科普館項目,徐州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以海洋科普為主題,集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情景體驗、購物于一體,打造出10萬平方米的“海底仙境”。以海洋劇場舞臺為例,海豚、海獅、海象同臺表演讓市民大飽眼福。景區總經理王萍介紹,自試營業以來,已有十多萬名市民前來進行沉浸式體驗。
看動物、游樂園、吃美食,九頂山野生動物園同樣迅速躥紅。家門口的超大型動物園在徐州甫一亮相,每天駛向動物園所在地睢寧縣嵐山鎮的車流陡增,假日接待游人萬人次以上。投資20億元的徐州九頂山野生動物一期工程,包括動植物零距離觀賞、怡游國際大馬戲、高端主題酒店森鹿樹屋酒店住宿等業態,可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六大需求。二期規劃還將投資30億元,建設親子研學樂園、漢文化特色小鎮等配套。
——一邊樹立城市文旅形象,一邊塑強城市文旅品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徐州依托漢文化優勢資源,努力創新實踐,積極打造“國潮漢風”品牌。如今,“國潮漢風”已變身為徐州文旅的時尚標識,城下城遺址博物館則讓這一標識更加鮮亮。
7月15日,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運營。該博物館是徐州老城南北主歷史文脈重要節點,處在徐州市最繁華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中心商圈的核心。在這里,歷史與現代相碰撞,“古”與“今”有機融合,既彰顯了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又突出了數千年古城的現代化生機,堪稱“一眼望千年、一館覽萬象”。
——文旅發展,項目為“王”。徐州以重大項目建設引領文旅發展,園博園等項目建成運營,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穿越一路繁花的黃河故道景觀帶,走過古色古香的呂梁水街,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主展園區一片開闊。占地300多萬平方米的徐州園博園內,建設有呂梁閣、創意園、運河文化風情街、徐派園林園等以及39個省市展園,目前已完成全部主體建設,堪稱園林“大觀園”。
“既要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同時,又要抓好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把方特樂園、海洋極地世界、園博園、九頂山野生動物園等幾個核心吸引物項目抓上去,為徐州文旅發展增添新的亮點,托起‘一輪明月’,點亮‘滿天繁星’。”徐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場景,催生文旅融合新業態
由“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由注重量的實現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徐州新開業的一批文旅新地標,同步帶來一批新玩法、新場景、新產品、新業態,通過做強“文旅+”文章,應對疫情防控下的“微度假”趨勢,讓城市亮起來、讓文旅熱起來、讓經濟旺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旅消費升級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微度假”日益火爆,對“家門口”的文旅供給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徐州各景區紛紛通過增加“沉浸式”體驗項目、推出休閑新模式新業態等方式提檔升級,讓游客在家門口樂享“詩與遠方”。“十一”假期,山水風光游、田園鄉村游推動了徐州露營新玩法——在位于云龍湖景區鎮境內的野奢部落(漢王)微度假區,游客既可以在“院望星盒”里進行私人聚會,也可以在天幕下支起桌椅、爐具,與好友看電影、遛寵物,靜享田園生活。
文商旅融合是大勢所趨,不僅“喚醒”消費潛力,也“點亮”城市特色煙火。國企假期,一排排鮮艷的“中國紅”扮靚道路兩旁每個角落,萬科新淮中心的萬有市集中,投壺問禮、幸運套圈、藝術表演等老少咸宜的互動體驗熱鬧非凡。商業中心如今已成為新的旅游目的地。6月25日,淮海經濟區賽博國潮街區萬有巷正式開街,同時區域內首個室內真雪滑雪場——徐州啟迪喬波滑雪場也同步開館。該滑雪場正位于集購物、娛樂、休閑、社交、微度假為一體的一站式城市潮趣生活新聚點——萬科新淮中心之內。
特色街區打通城市“經脈”,扮靚城市“顏值”,成為文旅市場新亮點。今年開街的呂梁水街,作為徐州首個主題文旅目的地型游憩街區,與黃河故道景觀帶相輝映,與園博園僅一路之隔。水街引入30余家品牌,一條街區由北至南,非遺大觀博物館、呂梁硯博物館、水墨呂梁藝術展覽館、梅門酒館、徐徐美術館、時光游樂園、川上時光館……各種藝術形式雜糅,形成集非遺、美學、展館、餐飲、文化等多種本土化業態組合。
做強“農業+”“生態+”,讓四季有景。深秋時節,位于運河街道的徐州紅楓公園迎來最佳觀賞期,放眼望去,成片的樹林被紅色覆蓋,40萬株色葉綠化苗木組成一個絢爛的世外桃源。這個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和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不僅讓森林走進了城市,也讓更多的市民家門口享受到原生態美景。
發展全域旅游,既要“全季”、也要“全時”。通過科技賦能,沉浸式夜游正在革新文旅業態、激發城市活力。11月,漢文化旅游節期間,投資約1.2億元的城市之光——彭城光影秀項目即將與徐州人民正式見面。“彭城光影秀”依托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內的9大樓體外立面,建設徐州首個展示面積超過5.5萬平方米的多樓體聯動大屏。該項目憑借前沿視覺科技,利用智能技術聯屏運行,以現代化樓宇為幕,以高科技光影為筆,為徐州定制天幕視覺盛宴,屆時將以豐富而震撼的視覺光影盛宴扮靚彭城夜空,再造一個城市級“網紅打卡點”。
迭代升級,拓展文旅消費新空間
盡管徐州文旅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也存在有影響力的項目產品相對短缺,投資結構不優、集聚效應不強等現實“短板”。提升景區、項目的建設層級和功能,更好發揮項目地標性功能和核心吸引力,成為拉動文旅復蘇、促進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既要“鼎新”、也要“革故”,除了推出一批新項目,老項目也紛紛迭代升級,增添新功能、拓展新空間:回龍窩推進二期、窯灣古鎮打造沉浸式夜游、豐縣文博園上新、沛縣歌風臺漢文化體驗項目建成運營……使原有文旅項目煥發新活力。
有的改造服務于城市文旅空間布局,與周邊做“串聯”文章。如今的回龍窩文化歷史街區,不僅恢復了明清時期的風貌,白墻青瓦,飛檐斗拱,還讓徐州老建筑的古韻得到“新生”。以坐落街區的花間府·伴云亭為例,民宿建筑上保留了晚清建筑風格的雅樸,完美融入古城文化印記,讓旅人在流連老城新篇、古院新味之余,能享有歸家般自在的舒適居所。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徐州城市旅游空間布局“一軸一核兩帶四板塊”的“一軸”上,也就是南北歷史文化軸,回龍窩二期工程正是按照“抓節點、連成線”的思路,立足于加快建設修繕,保留城市記憶,傳承文化基因,打造新興業態,形成集聚效應。
有的改造著眼于產品升級,響應全域、全時的游客需求變化。夜幕下的窯灣古鎮,星河璀璨,蟬鳴蛙聲、亭橋曲廊……7月1日晚,窯灣古鎮景區一場“沉浸式”主題夜游華美上演,一曲柳琴戲裊裊繞梁,運河中間燈光旖旎、恰似燭火。與往年相比,今年古鎮采用3D投影、AR等技術營造出“時空隧道”感,讓人“零距離”感受運河風采,來一場全方位、全身心、沉浸式的穿越之旅。駱馬湖旅游公司宣傳策劃部總監薛艷菊說:“整個夜游的核心板塊是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水上實景演出,主要分為開鑿運河、酒香四海等五大篇章。將燈光、舞美與現代科技與窯灣的歷史文化交融滲透,打造專屬于窯灣古鎮的品牌IP。”
還有的改造挖掘文化內涵,在發揚光大漢文化上求突破。年初,作為古沛八景之一沛縣歌風臺一改往日舊貌,經過裝修升級對外開放,成為一個集漢文化研學、沉浸式演繹的綜合體,依托漢文化底蘊,打造的大型原創實景演藝,營造出穿越千年的大漢之旅。無獨有偶,為以文化人,國慶前夕,豐縣棲鳳園南側,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于一體的豐縣文博園正式投入使用,從裝飾到內核,無不透露著漢文化元素,為古城豐縣再添新的風景。
當前,疫情對文旅行業的沖擊還在持續,但是文旅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富民產業、綠色產業和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重要地位沒有變,對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沒有變,對于增加就業、帶動富民、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剛需”沒有變。
徐州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發達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從省內和淮海經濟區范圍來看,徐州在文化地理區位、區域協同發展、社會經濟基礎、文旅產業規模、文旅消費市場、文化創新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加快發展文旅產業其時已至、其興可待、前景廣闊。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