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比丈夫賺得多引矛盾女強人回家需轉換角色
“樣樣都聽你的,還要我這個男人做什么?”面對丈夫的指責,王女士有些手足無措。從小自我要求嚴格,事事爭當第一,但女強人們回到家里,是否還要事事爭第一?
在市婦聯近期接待的婚姻家庭類咨詢中,由于家中勢力呈現“女高男低”而引發的家庭矛盾屢見不鮮。去年公布的第三期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青年女性受教育年限已首次超過男性0.18年。隨著上海地區女性學歷的不斷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許多女性如今不但能和丈夫平起平坐,而且常常比丈夫還“賺得動”。但女強人回到家后,同樣也有難以回避的困惑。
王女士從新西蘭留學歸來后,在上海一家室內設計外資企業工作,年收入20萬以上,在父母的經濟支持下,她在市中心購買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公寓并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不過,王女士的丈夫是以畫畫為生的自由職業者,有時一年也賺不到幾個錢,家中日常開銷幾乎全由王女士負擔,有時丈夫參加一些藝術展覽會的費用也由王女士負擔。雖然王女士并不計較誰來養家,但習慣做決策的她不免開始變得頤指氣使。
今年春節,王女士外出一周,回來時看見丈夫多日沒洗的碗筷、衣物堆成一堆,不免多加指責。丈夫反駁:“這個家里你大,該怎么樣都是你說了算。男人的地位何在?”愛子心切的婆婆也偏幫處于弱勢的兒子,導致夫妻矛盾升級。
市婦聯開心家園資深心理咨詢師易明認為,職場上的優秀女性往往善于做決斷,理智強勢。有些女性將這層“外衣”帶回了家中,造成“女強男弱”的家庭格局,引發了一些新型家庭矛盾。不過,家庭對女性的要求與工作崗位對女性的要求截然不同,女性必須要學會兩者之間的角色轉換。
雖然社會傳統思維定勢要求“男主外女主內”和“男高女低”,但這樣的觀念已發生改變。上海社科院曾對724戶擁有0歲至18歲子女的家庭調查顯示,除因下崗、失業等,有21.4%的父親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主動選擇不工作。在調查中,13%的男性表示,愿意在“配偶收入足以維持家庭生活”的前提下當“全職爸爸”。
易明分析,此時,“聰明的女性就該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職場上示強,在家庭中示弱。”易明說,回到家庭的女性要學會扮演好妻子和兒媳的角色,尊重丈夫對家庭的付出,有事關家庭的問題也要雙方共同商量決定。若是“全職丈夫”家庭,女性更要主動分擔部分的家務,而不是將其一并丟給丈夫。
市婦聯權益部負責人還建議,“女高男低”家庭要和睦相處,丈夫調整好心態同樣重要。男性不妨學會“承認現實、活在當下”,主動承擔家務,多配合妻子的工作生活,這樣的家庭也可以甜蜜幸福。而且收入的高低并不是決定兩者地位高低的唯一因素,收入較低的丈夫同樣能在情緒疏導或精神層面給予女性支持和幫助。
在另一些“女高男低”引發矛盾的家庭中,強勢的女方家長和偏幫兒子的男方家長往往互不相讓,使得兩人矛盾升級為“六國大戰”。此時,更需長輩學會抽身旁觀,讓夫妻雙方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心,小兩口單獨坐下來商量,共同尋找到經營好婚姻關系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