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金黃飽滿的稻穗墜得稻稈兒都彎下了腰,圖片上,與農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趙亞夫站在田間,察看水稻長勢,露出喜悅的笑容。10月17日晚,黨的二十大江蘇代表團全體代表來到北京展覽館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感受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快看,您上了展覽啊。”正在參觀的句容市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研究員趙亞夫代表,在大家的指引下,驚喜地“遇”到了自己。
“我一直沒有離開農村、離開農民。”81歲的趙亞夫望著照片。照片上這片希望的田野,正是他為之奉獻一輩子的地方。
作為一名擁有5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從業61年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趙亞夫從未忘記自己入黨時立下的誓言——用科學知識幫助農民脫貧致富。2002年,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趙亞夫選擇地處茅山老區的戴莊村,探索以有機農業幫助丘陵山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徑。自此,這片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都有趙亞夫的足跡。歷經二十載春秋輪轉,高效農業發展經驗從戴莊走到了更多地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十年,是戴莊村脫貧致富、綠色發展、欣欣向榮的十年。”在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時,趙亞夫與大家分享了兩個銘記在心的重要時刻——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考察調研時同他親切交談,贊揚他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總書記的話給了我極大鼓舞,愈發堅定信心,讓更多高效農業項目在戴莊村扎根結果。”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趙亞夫頒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章,勉勵他“把成績寫在大地上”。當年,戴莊村的越光有機再生稻規模化種植獲得成功,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每年收兩季,畝產量提高到1000斤。
“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這是當地口口相傳的順口溜。近年來,趙亞夫還投身五省七村的扶貧工作,培訓的8000多名致富帶頭人創業成功率達83.5%,累計減貧3萬余人。在大家看來,趙亞夫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眾望所歸,也是對他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充分認可。
連日來,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遍江蘇大地,“亞夫團隊工作室”正在認真學習。這個由趙亞夫擔任總顧問、全省各地33名農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的工作室,成立4年來培養了1200多名農業科技人才,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知識分子干事業有兩條路,一條是‘頂天’,搞發明創造攀登科技高峰;一條是‘立地’,扎根農村解決農民的難題。”趙亞夫說,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更多更好的成績寫在廣闊的土地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廣大農民物質生活更富足、精神生活更富有。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 顧星欣 黃偉/文 吳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