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或清冷優雅,或嫵媚婀娜,或華貴雍容,在經典港片《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以20多件各式旗袍盡顯東方女性之美,也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服飾美學活色生香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同期】長衫設計師 陳淑芝
我們香港的長衫,其實在內地就叫旗袍,我們源于1920年的時候,張愛玲的作品里面都有提及過長衫這件物品。我們最黃金的時代,其實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很多上海的師傅南下來到香港,所以我們就有很多師傅盛行做長衫。所以香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長衫文化是很廣泛的。
【解說】對香港設計師陳淑芝來說,鐘愛中式傳統服飾多年,長衫的經年演變歷程,她都熟稔于心。在她位于香港地標景點太平山山頂的店鋪中,各色設計獨特的長衫琳瑯滿目。人們既可以在此精心挑選自己鐘意的服飾,也可以現場試穿拍照打卡,體驗長衫之美。
【同期】長衫設計師 陳淑芝
我覺得我來到不同的旅游地,可能日本會穿和服,去韓國會穿韓服,其實我們香港屬于中國的一部分,我們都需要在香港最高的一個旅游景點,可以嘗試到我們的長衫。
【解說】與傳統長衫略有不同,陳淑芝的設計在經典中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古今交織、東西共融,她希望通過自己別出心裁的新潮設計,打破人們對長衫的刻板印象,將傳統中式服裝帶入現今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
【同期】長衫設計師 陳淑芝
你看到一件傳統的長衫上,其實我加了一些布條在前面,這個是我的設計,加在上面其實令一件原本很平實的長衫,但現在變成一件很有時尚感的長衫。另外身邊這件,其實長衫除了用花紋、用圖案表達之外,其實我們會用一些年輕一代人喜歡的圖案,例如可能是乒乓球,我們將乒乓球(拍)印在布料上面,做一些大顆的珠扣,就代表乒乓球,其實這些新穎的設計可以令到年輕一代的女士都可以接觸到長衫,愛上長衫。
【解說】長衫文化歷經百年,隨著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變化而變化,從而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可謂千變萬化,但在陳淑芝看來,萬變不離其宗,雖在式樣上盡可標新立異,但裁制長衫的核心技藝卻應嚴格遵循老一輩傳承的工法,一針一線,馬虎不得。
【同期】長衫設計師 陳淑芝
我們做長衫,除了開頭我們要畫紙樣之外,接著之后我們畫完紙樣,就將布料(按紙樣)裁剪出來,其中一個部分就是關于最重要的領子。我們就會用領托剪出一個領位,因為這個領托其實會胳到(脖子),所以我們會先車一塊布料上去,接著之后,我們要用針一針一針地縫回去,最后我們還會加一塊布擺上去,到時就按照位置,我們就從底部將它們縫在一起,從這里縫回去,逐個逐個縫,縫好之后就完成了這樣的一個長衫領了。
【解說】除了服飾,陳淑芝還將長衫元素融入瓷器、玩偶、圍裙、胸針等日常用品當中,希望借此讓更多人認識到傳統東方服飾之美。
【同期】長衫設計師 陳淑芝
一些傳統的花紐,就是我們的盤扣,演變做成一個耳環、胸針。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手工藝品,都是一些關于長衫的元素。有一些長衫的陶瓷品,一些設計師就手畫了他們喜歡長衫的一些元素在一些杯、碗里面,我們還有一些公仔(玩偶),其實這些公仔都是一些手工藝品。其實很希望透過不同的日用品、飾物,希望在不同的元素中加入關于長衫的概念,希望更多人在不同的范疇當中都可以認識長衫這種元素。
記者 范思憶 羅嗣昱 香港報道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