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創新型縣(市)名單,柞水縣順利通過驗收,成為我省首家全國創新型縣(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科技部于2018年啟動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在省、市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柞水縣以“科技支撐民生改善”為主題,入選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創建名單。
創建以來,柞水縣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引擎,抓住科技部定點幫扶契機,確立木耳首位產業,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形成了“小木耳,大產業”。
建立部、省、市、縣四級科技管理部門聯動機制,統籌全國科技資源,支持建成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柞水分中心、木耳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菌種繁育及加工產品研發示范基地、木耳大數據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支持柞水縣累計創建科技示范鎮5個、示范村30個、示范戶500余家。
大力開展產業技術攻關,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創新專項等科技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培育柞水適生黑木耳菌種5個,研發金木耳、玉木耳新品種7個,制定木耳生產技術規程4項,研發出木耳湯、木耳肽、木耳茶、木耳益生菌等深加工產品16類82種;木耳種植模式從木耳架到地栽木耳再到立體吊袋木耳,實現了“三級跳”。利用縣域優勢資源,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五味子、連翹、丹參等道地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標準10個,培育南五味子、金銀花、盤龍七、重樓等主導品種4個,篩選道地藥材品種50個,成功培育盤龍七片、金茵利膽膠囊、蟾馬正痛酊等全國知名中藥品牌12個。
大力培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7家,企業承擔中省市各類科技項目79項。支持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與12家高校院所、科研企業簽訂了戰略協議,形成了“一縣N高校、一縣N院所”合作格局。
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靶向招引“高精尖缺”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三年來,從省內外引進院士3名、選派“三區”科技人才109人次、科技特派員212人次,實現了脫貧村和科技型企業人才幫扶全覆蓋,累計開展農業科技培訓6.5萬人次。
科技創新驅動讓柞水縣域經濟跑出了“加速度”。據統計,三年來投入研發資金1.24億元,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7%。柞水木耳產業發展入選全國十大產業扶貧案例。
來源:陜西省委科技工委、陜西省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