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共贏——中韓生物技術合作發(科創共贏工程)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耐鹽堿水稻平均畝產稻谷再次突破1000斤,實現連續四年測產穩定在千斤以上。
經測產專家組對烏蘭浩特市、科爾沁右翼中旗的粳稻、耐鹽堿水稻現場測產驗收,粳稻新品系“157”畝產達到717.56公斤、“X56”畝產達到702.5公斤,耐鹽堿水稻新品系“1189”畝產達到540.3公斤,表現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優質高產等特點,實現了興安盟水稻產量與品質雙提升。其中,耐鹽堿水稻新品系“1189”畝產連續四年突破500公斤,實現了高產、穩產,成為中國鹽堿地治理的“標桿”。
近年來,隨著興安盟農牧業領域科研投入不斷加大,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興安盟隆華寒地水稻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相繼落戶,累計獲得各世代水稻育種材料數萬份。在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北方寒地水稻及區域耐鹽堿水稻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的支持下,興安盟積極開展北方寒地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優質水稻豐產栽培技術等研究,優質粳稻和耐鹽堿水稻產量不斷創造新高。目前,已培育出水稻新品系13個,審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3個,為構建“水稻畝增產100公斤技術模式”和“鹽堿地稻作改良技術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品種基礎。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