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香遍野,正是“興化大米”豐收的季節。全國勞模、江蘇省興化市釣魚鎮雙超鴨田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德劍又像往常一樣來到田頭,細數著稻穗上粒粒飽滿的稻谷,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感覺身上更有力氣了,我們種糧更有勁頭了。”李德劍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對糧食種植戶來說,既是喜訊,更是“定心丸”和“動力源”,進一步堅定了大家種好糧的信心和決心。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二十大報告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之一,這更加堅定了我發展綠色農業、現代農業的信心。”興化市中堡鎮香湖家庭農場主孔繁彬高興地說。該家庭農場面積600畝,采用稻蝦生態立體種養新技術——龍蝦吃食稻田里的雜草、水生生物,活動時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排泄物還起到增肥效果;水稻則為龍蝦提供了遮陽護蔭的棲息場所,生長過程中不需噴灑農藥,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既發展了水產養殖,又保證了糧食安全,每畝均純收入可達5600多元。
發展綠色農業,安全是根本,質量是靈魂。近年來,興化市立足農業、深耕品質,以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為平臺,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調動種植主體參與綠色高效創建的積極性,連續12年被確定為全國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整建制推進縣。
讓更多農民吃上“科技飯”
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說到我的心里去了!興化市沙溝鎮青年農民、種糧田大戶韋兆海深有感觸地說。2019年,受家鄉“種糧熱”的感召,韋兆海回到農村,從父親手里接管近200畝的糧田,并發揮年輕人的知識和創新優勢,開始研究農業現代化技術,購買無人機為其他農戶提供植保服務,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
為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今年以來,興化市不斷推動糧食種植戶與科研院所協作,從品種收集篩選、茬口銜接、栽培方式、農機改進研發、高產高效技術試驗等方面著手,累計舉辦培訓會66次。興化市的種糧大戶不僅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而且加大了土地流轉的數量,加大了農機具的投入。下一步他們還謀劃著組建農機和農資服務合作社,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同時繼續流轉土地,努力種好田、多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