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總書記對抓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廣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說感受、展擔當、謀落實,新征程上,江蘇代表團青年代表與全省廣大青年信心滿滿、干勁十足。大家一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為新時代青年工作指明前進方向,一定把總書記的殷殷期望、諄諄囑托轉化為矢志奮斗的不竭動力,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始終與黨同心跟黨奮斗
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立足于“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深遠考慮,指導青年成長和部署青年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和青年工作念茲在茲,現場聆聽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我倍感自豪、倍感振奮。”二十大代表、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說,新時代的十年,村里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家鄉的花木、盆景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總書記對青年人關心鼓勵,堅定了我扎根農村、砥礪奮斗的決心。”
始終與黨同心、跟黨奮斗,是廣大青年的共同心聲。連日來,國網宿遷供電公司的青年員工相約“初星”青年學習社,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我們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相結合,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團省委青年講師團成員、國網宿遷供電公司團委書記趙宇說,將帶領廣大青年認真學習好、深入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昂揚精神狀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二十大代表、連云港市交通控股集團團委書記、“雷鋒車”組黨支部書記權太琦來自交通戰線。“雷鋒車”組從1963年開始,往返于連云港汽車站和火車站之間接送旅客,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交通工具在變,但服務群眾的初心不會變。”權太琦說,將立足新時代拓展“雷鋒車”服務,更好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舞臺無比廣闊 前景無比光明
青春之光,閃耀追夢征程。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千千萬萬當代青年將全程參與。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年成就夢想的時代。”作為“90后”創業者,省青聯委員、江蘇影智科技公司負責人陳金堯聚焦數字經濟領域,持續開展科研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取得不俗業績。
創業過程中,當地政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包括研發補貼、辦公用房優惠、新產品應用等。“支持誠意滿滿,我們信心十足。”陳金堯說,“我們一定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
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南京大學廣大青年教師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回信時的殷殷囑托,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作為一名海外學成歸國工作的青年學者,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南京大學副教授任鑫坤表示,二十大報告在專門章節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部署,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對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為奮斗者鋪路,為青年人鼓勁。“國家給留學歸國青年學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南大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任鑫坤表示,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貢獻。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江蘇代表團青年代表和全省廣大青年一致表示,將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今年夏天,持續時間長的晴熱天氣,影響水稻生長。鎮江市亞夫團隊工作室科技興農青年集體成員、句容市戴莊村黨委副書記李有意同村民們一起,頂著烈日疏通管渠、澆水灌溉。“當汩汩清泉流進稻田,看到農民的笑臉,我想,這就是青春奮斗的價值所在。”李有意介紹,在二十大代表趙亞夫指導下,戴莊村越光有機再生稻種植已經有四個年頭,今年第二季水稻將在11月中上旬迎來收獲。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激勵我們扎根‘三農’、服務‘三農’。”李有意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自己將繼續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夢想、揮灑汗水,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夢想有多高遠,天地就有多遼闊。身處科技創新前沿,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代表,更加真切地感受和見證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我們將堅持‘四個面向’,當好科技創新‘國家隊’,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奮力攀登科技高峰。”馬瑜婷表示,要努力以更加豐碩的創新成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樊玉立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