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青年寄予厚望。
盛會聲音,傳遍江海大地。南通各級團組織通過多種形式收聽收看開幕會直播,廣大團員青年認真聆聽報告,掀起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匯聚起強大青春合力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做好青年工作要將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將青年發展納入頂層規劃設計,構建符合新時代新階段的工作新格局新機制。”南通團市委書記陳威濤說,面對區域更加激烈的“搶人大戰”,他們堅持拿出真金白銀、真心實意,聚力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著力打造“屬于青年人的城市”,切實讓廣大青年愿來愿留、樂活樂享。圍繞打造“增長極”、建設“大門戶”,積極為青年實現價值和成就自我搭建平臺、提供舞臺,推動實現青年與城市互相促進。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能,以“幾年辦成一件事、一年辦成幾件事”的韌勁和沖勁,帶領更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南通好青年,持續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實,推動江海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揮灑絢麗青春。
啟東團市委書記祝鳳祥表示,將認真組織“大學習”,引領各級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集中開展“大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青少年身邊;系統部署“大培訓”,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青馬工程”培訓班、“青馬大講堂”的必修課; 深入實施“大調研”,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路舉措;扎實推進“大走訪”,制度化常態化推進聯青服務走訪活動;全力促進“大落實”,蹄疾步穩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和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啟東共青團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以青春書寫時代榮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稅務局團委書記、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繆淼說,作為稅務青年,要堅定信念,在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中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興稅有我”的青春誓言,把準青春航向;要增知強能,把學習稅收理論列為“必修課”,把提升業務能力視為“天天練”,把“大練兵、大比武”作為“大考場”,積蓄青春力量;要砥礪奮進,積極投身稅收現代化建設,為青春賦予擔當、奮斗、奉獻的色彩,擦亮青春底色;要錘煉作風,恪守本心,牢守底線,淬煉青春正氣,主動在南通“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機關青年,我們使命在肩、任重道遠。”市市級機關團工委負責人、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唐欣韻表示,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要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要把忠誠貫穿始終,把信仰根植于心,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人民。
“這是最好的時代,盡管相隔千里,我們卻有機會親身體驗黨的二十大開幕的莊嚴;這是最燦爛的時代,走過百年的艱苦奮斗,我們在新征程的起點上燃起中國夢的壯麗火炬。”海門區能仁中學團委書記高培培表示,身為新時代的青年,生逢其時,幸運地成為這場新“趕考”的主力軍。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肩負起新時代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不斷進取、開拓創新,寫下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踔厲奮發一起向未來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
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郭鵬表示,作為江蘇電力系統第一支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將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扛在肩頭,把老百姓的冷暖與期盼放在心里,和隊員們一起堅持善小而為、善小常為,建強電網、做好服務,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人民,用實際行動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長航南通公安團委副書記許政陽表示,作為一名青年民警,將始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不辱使命、不懈奮斗,在新征程中奮楫揚帆、篤定前行,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長江后浪的奔涌之姿、奮涌之姿,在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中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海安市惠心社理事長吳海惠表示,作為基層青年志愿者,要矢志不渝跟黨走,與時代同步、與國家同頻,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不斷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創新志愿服務方式,在黨政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需要、青年能為的領域積極主動作為,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記者 盧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