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边@一重要論斷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從大歷史觀的宏大視角出發,將新時代所具有的里程碑意義置于“五史”的坐標之中加以綜合把握,集中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突破性認識。
在黨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在百年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顯著標識。
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必須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通過不斷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以社會革命促進自我革命,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深刻回答關于長期執政的時代課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對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提出嚴峻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與新時代黨的執政實踐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政黨建設的新理論新論斷,諸如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等,系統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時代課題,極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發展。
在新中國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成功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意志,因為現代化既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手段,也是衡量民族復興實現與否的重要目標。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彰顯了人類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同時又基于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性質而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特定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是中國式現代化得以不斷勝利推進的根本原因。中國式現代化的行穩致遠,是新中國不斷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現實,也是國際社會對新中國形象的基本描摹。經過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的艱苦奮斗,特別是新時代的砥礪奮進,我們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文件,“一帶一路”倡議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新時代的中國不僅在世界舞臺上站住了,而且成功站穩了,日益展現出一個不斷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可信、可敬、可愛的國際形象。
在改革開放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以巨大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標注了改革開放史的新高度。
創造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堅持改革正確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問題導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新時代十年中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8萬元增加到8.1萬元,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推動改革開放事業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實現“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有機統一。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既不可能從經典作家的本本中找到現存結論,也不可能寄希望于照搬他國模式。因為主客觀經驗的相對有限,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展開探索性實踐。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極大深化了對“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辯證統一的規律性認識。
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于改革開放新時期,但了解其形成和發展的脈絡,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應該拉長時間尺度,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新時代的具體探索實踐相結合,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科學處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但這種堅持并不是教條式的照搬照抄,而是在深刻根植具體實際基礎上的創造性發展。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守正創新,充分發揮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許多新話,提出了許多標志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不斷賦予了科學社會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彰顯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生機與活力。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筆直的,而是在曲折和波折中不斷前進。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社會主義政權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顯著歷史性成就,以無可辯駁的方式深刻證明,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高高舉起并舉穩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都產生了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擺脫貧困、實現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建成了全面小康,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推動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
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及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新時代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郭廣銀 作者為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基地教授,東南大學黨委原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