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出版的《雪崩》一書中,作者尼爾·史蒂芬森第一次提出metaverse(元宇宙)這一概念;斗轉星移,三十年之后,隨著Roblox上市、Facebook改名meta、微軟等一眾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頂流"。
元宇宙一致被看好的背后,不僅是3D、數字人、VR游戲、虛擬社交等帶來的全新娛樂體驗,更因為它能夠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改善現實社會,具有以虛助實和推動現實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力。
然而從中短期來看,元宇宙火爆之余亦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泡沫,一些元宇宙項目的終止甚至引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質疑。究其原因,業界普遍認為除了用戶需求、應用場景尚未完全激發之外,基礎設施是現階段最大掣肘。沒有好的"土壤"和"地基",應用和內容開發門檻就不能有效降低,元宇宙就難以快速發展?! ?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首席專家周蘇岳
"上一波的VR熱潮之所以垮下去,關鍵在于三維技術沒有起來,以至于被成本所壓垮。因此,元宇宙需要足夠強大的底座能力。"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首席專家周蘇岳直言道。
那么,元宇宙對于基礎設施帶來哪些明顯的需求變化?元宇宙基礎設施都呈現出哪些顯著特征?國內是否有從基礎設施到應用開發、內容創作形成閉環的成功案例?近日,在馬欄山和浪潮存儲聯合舉辦的《第42期馬欄山大講堂》上,來自國內多個領域的專家從基礎設施、用戶需求、產業發展等角度進行了深度解讀。
元宇宙需要好地基
不可否認,元宇宙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關于元宇宙,尚無統一的定義,它更像是過去經典概念的重生,是虛擬現實、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概念具化?! ?

《元宇宙十大技術》作者葉毓睿
"元宇宙初期是多維共創互信網,是以區塊鏈為基礎,虛實融合的,由創作者驅動的,共創、共治、共享的數字新世界。"《元宇宙十大技術》作者、高效能服務器及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研究員葉毓睿如是說。
目前看,除了各種娛樂場景外,元宇宙在虛擬會議、科學可視化、數字孿生工廠、自動駕駛仿真和虛擬城市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Gartner預測,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1個小時;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
"元宇宙"是眾多技術綜合集大成者,包括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物聯網、人機交互等?!对钪媸蠹夹g》一書認為,元宇宙技術包括五大地基技術和五大支柱技術:計算技術、存儲技術、網絡技術、系統安全技術、AI技術屬于地基技術,交互和展示、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身份系統和經濟系統、內容創作、治理規則屬于支柱技術。
當前,元宇宙發展受制約很大的因素來自基礎設施層面,計算、存儲、網絡帶寬等基礎設施猶如元宇宙的地基和土壤,其直接制約著元宇宙走向落地。以馬欄山文創園的視頻產業云底座為例,其上線六個月,超過5000核的CPU/GPU即全部用完,40PB的熱存儲99%被分配、20PB的溫存儲70%被使用,元宇宙對于算力、帶寬、存儲和安全等級的需求遠超過往。
浪潮信息存儲產品線副總經理李博樂認為:"把元宇宙的地基打好,才能建起高樓大廈,才能有各種各樣豐富體驗的場景。"
元宇宙地基帶來哪些新變化
正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元宇宙市場的興起,驅動著計算、存儲等地基技術率先出現諸多新變化。
以計算技術為例,堪稱元宇宙的"能量",很多元宇宙的虛實融合場景,要實現沉浸式體驗,對于算力的挑戰極大。有數據顯示,元宇宙廣泛需要使用到的AI技術,光訓練所需要的算力每3.43個月就翻一倍,加上推理所需要的算力,元宇宙正在加速推動一個對算力極度饑渴的時代到來。
"要想實現理想的元宇宙,需要將我們目前的計算能力再提高至少1000倍。"葉毓睿直言,"面對如此大的計算需求,未來計算一定會走向異構計算,通過多元算力融合的方式來應對算力挑戰。"
此外,本地計算也會崛起。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AR設備出貨量超過千萬臺,未來還將持續增長,這些設備的也有著巨大的算力需求。"浪潮信息認為:一切皆計算機。從云、邊、端到人物、設備,未來都會朝著皆計算機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硬件走向重構。"
浪潮在今年3月推出了業界首款元宇宙服務器metaEngine,有針對地滿足元宇宙創建所需的"協同創建、實時渲染、高精仿真、AI驅動"4大作業環節的不同類型算力需求;而在VR/AR設備側,像meta公司等正在加速推動專用處理器在元宇宙場景中的應用。
如果說計算是元宇宙的太陽,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那么存儲就是元宇宙的"土壤",保存著元宇宙的數據,為上層應用提供持續的"養分"。事實上,元宇宙沉浸式、低延遲、隨地、多元化(從消費級到企業級,從產品形態到服務形態)的場景特征,使得其數據特點和使用方式與傳統應用有著巨大區別,并且極大推動了存儲技術和產品形態的發展與變化。
元宇宙場景中的數據規模和數據增長速度遠勝過往,海量、多模態數據則是常態。例如,微軟飛行模擬器采集了3.7萬座機場、15億棟建筑、2萬億樹木的數據,數據量超過2.5PB,;在馬欄山,拍攝一部400個高清機位的綜藝作品,原始素材有5PB,加上后期制作,項目的總數據量約為20PB。而在拍攝過程中,一天可以產生上百TB數據,每個星期需要在云中心和剪輯工作者之間傳輸數百TB的數據量??梢哉f,元宇宙的實時、高頻的沉浸式場景體驗,背后需要強大的數據處理性能來保證,能夠確保海量數據處理所需的大帶寬、、低延時;此外,在所有元宇宙數據中,有部分數據會成為數字資產,互信、數據安全等將驅動像區塊鏈存儲、數據保護等技術的應用。
李博樂則認為,元宇宙存儲有三個重要的方向:其一是軟硬一體化的產品,通過定制差異化硬件來滿足性能、容量等方面的需求;其二,元宇宙存儲需要有對接生態的能力,不僅需要對接云平臺、大數據平臺等,還需要開發各種接口,方便上層應用更好管理;其三,元宇宙存儲會增強多協議、多模數據支持能力,多協議在設備里面互訪互通,減少協議之間的損耗。

浪潮存儲
毫無疑問,元宇宙將會成為數據存儲技術、產品創新的最佳試驗田,以往傳統存儲不敢想、不敢做的方向將會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新范式的存儲產品。以浪潮新一代G6分布式存儲為例,最高可擴展到5120節點、EB級存儲容量、TB級穩定帶寬,以及理論性能達到億級IOPS和百億級文件存儲,可以很好支撐起各種元宇宙場景。
"規模決定方向,領域決定特性。元宇宙至少將帶來至少幾十倍的數據量,對于存儲等基礎架構產生會帶來顯著的變化。"葉毓睿表示道。
擁抱元宇宙,馬欄山文創園闖出一條新路
馬欄山文創園近年來從產業的視角,完成內容生態、基礎設施、經濟生態和生存體系的布局,建設全視頻產業鏈,用視頻賦能千行百業,為元宇宙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三維空間晃一晃僅僅是一個呈現而已,并無太多價值。元宇宙一定要形成相應的產業,需要把背后的產業鏈建立起來。"周蘇岳表示道。
以基礎設施為例,這是當前元宇宙領域創新型中小企業最為薄弱的領域。為此,馬欄山文創園構建了全球領先的視頻產業云平臺。該平臺采用"公有云、駐地云、邊緣云、私有云"混合架構,基于"數據不動、算力動"的設計理念,讓算力可以隨意地去計算各處的數據。
其中在海量視頻數據存儲方面,浪潮為馬欄山視頻云量身打造了由分布式存儲和備份存儲組成的數據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此方案的優勢在于,可以用高性能、彈性擴展的分布式存儲承載上層AI訓練、視頻處理等應用的海量數據,并基于智能算法將使用頻次較低的數據自動向下遷移到大容量、低能耗的備份歸檔平臺,從而實現熱、溫、冷、冰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為馬欄山打造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數據底座",李博樂表示。
基于此,馬欄山文創園面對規模不等的入駐視頻企業提供"拎包入駐"的服務模式,"元宇宙"會議系統、20秒快速生成數字人、4K修復技術、一站式節目生產服務……極大降低視頻內容制作門檻。
例如,《乘風破浪第三季》自開播以來屢次登頂全網熱搜,十期公演數據就高達2PB之多。為保障該節目全新4K版本節目生產,馬欄山視頻產業云與芒果臺實現云之間的打通,在數據不遷移的情況下,利用火石共享制作平臺提供節目后期制作生產技術服務保障。
馬欄山文創園還將立足馬欄山,布局全國的云制作,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在全國建立多個高速上傳點,打造影視行業第一個覆蓋全國的云化影視制作共享平臺,進一步推動元宇宙等數字產業的深入發展。此外,除了文創場景之外,馬欄山文創園還將發揮產業鏈優勢,對文旅、工業、醫療等多個元宇宙產業場景進行探索。
"元宇宙發展離不開生態體系建設,馬欄山文創園將以全球化、智能化、云原生化、標準化、開源化來建設產業生態的堅實底座,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周蘇岳最后表示道。這與浪潮所提倡的場景共同體生態戰略相呼應,面對元宇宙里層出不窮的新應用、新場景,浪潮存儲希望攜手客戶、伙伴打造場景共同體,通過應用聯合創新、方案聯合共創、產品深度定制、市場深度協同、全面專業服務和技術深度整合六種范式,加速新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