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旅有多“潮”?你可以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走入”景區,與“畫中人”同游;也可以裸眼觀看3D展覽,感受數字博物館的魅力;還可以足不出戶,游遍名山大川……如今,通過AR/VR、人工智能、數字人等新技術,一批充滿想象力、未來感的文旅新產品、新模式已經“夢想照進現實”。
江蘇作為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旅游強省、創新大省,發展數字文旅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扎實推進文旅領域數字化建設,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數字政府建設,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全省數字文旅產業新興業態加速涌現、市場主體蓬勃成長、文旅消費躍遷升級、品牌效應持續釋放。
提質擴容,激活數字文旅消費新空間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重構了文旅業態。從江蘇假日文旅市場的表現來看,游客對線上線下旅游產品和服務加速融合的需求日趨強烈,這就要求江蘇文旅行業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更好地滿足游客旅游消費升級的新需求。
9月29日,江蘇首個元宇宙主題街區——華開·INBOX街區在南京市鼓樓區清江南路上開業,漫步其間,隨處可見“量子雕塑”“數字拓荒”“碳中和檢測區”等機械科技風的打卡點。
街區占地約3萬平方米,以可持續生態發展為切入點,打造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AR元宇宙商業街區——云中未來城。北邊廣場中央矗立著可愛又酷炫的“數字領航員”,市民通過掃描分布在街區中的AR攻略引導二維碼,可以解鎖4個沉浸式云中城場景以及故事章節,開啟一段奇妙的元宇宙之旅。
這正是江蘇各地推動文商旅融合,進行業態提質擴容,激活數字文旅消費新空間的一個縮影。
順應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文旅消費升級新趨勢,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消費新產品、催生消費新業態、解鎖消費新模式,推動數字文旅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
無錫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旗下紛紛推出數字文旅新產品,比如梅園景區推出的《我們的梅園往事》多維空間光影演藝秀等,不僅增強了景區文化藝術感染力,還提升了景區夜間吸引力,滿足了游客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體驗需求,是景區發展夜游經濟、拓展文旅業態的新方向。
在常州,為進一步通過數字文旅激活文旅消費,該市開發上線“常州有戲”“鄉約常州”“夜宿常州”“龍城街巷”等融合型文旅產品,助力文旅演藝、鄉村旅游、夜間經濟等業態發展,滿足多層次、分眾化、高品質文旅消費需求,加快文旅市場和消費復蘇升溫。
從全省層面看,江蘇以各類文旅消費示范創建為契機,培育壯大云旅游、云演藝、云展覽、云娛樂等新型消費形態。各地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有體驗的文化場景、有內涵的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演藝精品,建設一批嵌入景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小劇場,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數字文旅消費,離不開高水平的配套建設。為提高文旅消費便捷程度,各地還推廣電子票、云排隊等網絡消費新方式,文旅消費便捷支付示范區建設正是其中的典型。
文旅消費推廣季、“非遺購物節”、“博物館奇妙夜”……近兩年,省文化和旅游廳通過舉辦一項項重磅活動,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揮線上交流互動、引客聚客、精準營銷等優勢,不斷引導線上用戶轉化為實地游覽、線下消費。
優化平臺,數字“新基建”提升公共服務
前不久,在文旅部最新發布的2022年30個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案例中,江蘇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改造工程、宜興全域旅游總入口、“寧藝通”——南京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線上監管與服務平臺3個項目入選優秀案例。
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改造工程是以第三代社保卡為載體,通過指定全省統一的文旅“一卡通”技術規范體系,對文旅場所入口閘機和票務系統開展升級改造,實現景區及文化場館的分時預約預定、多碼合一掃碼入園,提供圖書借閱、活動預約、商品消費、教育學習等便捷服務,達成全省旅游景區、文化場館“一卡暢游”,率先實現文旅領域“同城待遇”,夯實了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的發展基礎。
宜興全域旅游總入口項目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線上依托支付寶和微信平臺,創新打造小程序集群模式,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為各景區景點開發小程序,集群到市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線下構建“1+9+N”全域旅游總入口實體化公共服務運營體系,實現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線上線下一張網。
“寧藝通”——南京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線上監管與服務平臺為全國首創,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從數據、服務、監管等各個方面對考級管理和服務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了考級活動線上線下監管、咨詢投訴、等級評定工作全環節網上流轉。
這三個項目的集體入選,正是全省文旅部門加快文旅領域數字政府建設,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推動數字技術在文旅行業廣泛應用,加快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階段性成果。
全省集中力量打造了集智慧服務、智慧監管、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體的江蘇智慧文旅平臺。截至目前,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現歸集原始數據1.97億條,向省政務辦推送數據6000多萬條,初步實現系統整合、“一網統管”;積極開展“上云上線”實踐,實行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推出一批線上文旅產品,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文旅創新發展。
通過搭建載體平臺,打造數字文旅“新基建”,文旅公共服務不斷優化——
比如,各地持續優化“江蘇公共文化云”“江蘇圖書館云”“蘇心游”等平臺功能,江蘇公共文化云已實現全省各級文化館全入駐、線上累計服務人次超1.9億。
再如,推動公共文化場館的數字化改造,開展智慧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創館、數字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建設,推出一批云上產品及博物館公開課、文物小游戲、文物視聽節目等新型文化產品,打造了一批“不停演的廣場”“不落幕的展覽”“不謝幕的劇場”。
機制創新,筑牢數字產業發展生態
在“數字新賽道”上,如何準確把握數字文旅產業升級的路徑與規律,不斷激活發展動能、釋放增長潛能?
首要是機制創新,強化政策支撐。去年以來,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探索推進文旅領域數字化建設,成立廳數字化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江蘇文化和旅游領域數字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領域數字化建設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和職責分工。
南京、常州、蘇州等地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紛紛出臺扶持數字文旅產業系列政策舉措,全省數字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逐漸成形。
抓好載體建設同樣重要。江蘇一方面持續實施全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提升工程,出臺相關認定管理辦法,著力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做大做強產業會展平臺,鼓勵和支持數字文旅企業利用運博會、南京融交會、蘇州文博會等展會加強合作,開展資源對接。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就是典型案例。該園區圍繞數字影視和數字文化產業,集聚行業規模企業800余家,其中包括盛趣網絡、七酷網絡、易幻科技等大型數字文化企業。2021年,園區瞄準行業頭部,重點引入了北京文化、橙視覺、融創文化、牛友集團等影視及數字文化企業242家,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疫情期間,江蘇各級文旅系統一邊出臺助企紓困政策,一邊積極引導互聯網及其他領域龍頭企業布局數字文旅產業,壯大市場主體,培育出江蘇金剛科技、蘇州藍海彤翔等一批細分領域的“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
既要政策“及時雨”,又要發展“助推器”。為推動更多文旅企業擁抱“數字”走上“云端”,江蘇重點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數字文旅企業發展。近三年,共安排省級文旅產業專項資金2.66億元,扶持產業項目273個,其中,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項目占到1/3。
“數”創未來,推動數字文旅發展,需要更靈活、更多樣的合作機制,各方聯手進行更深入、更豐富的實踐探索。
9月23日下午,在蘇州舉行的第四屆運博會大運河數字文旅產業發展論壇上,徐州云龍湖智慧景區等5個項目與大運河母基金以及常州、南京、徐州等子基金等達成意向合作。今后,這樣洋溢著融合發展蓬勃生機數字文旅項目必將越來越多,插上“智慧”翅膀的“水韻江蘇”將更具吸引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姚政宇